正月初三清晨,家人全部集會廚房,對煮飯的人表示敬意。
啟封井口。
兒定玩鬧嬉戲,抽陀螺,滾鐵環(huán)。
主人設委遨請親友,如有羈旅的人,形單影只,尤其應當予以招待。此為年節(jié)酒,到十五日方停止。
豬日
正月初三俗稱為豬日,源自東方朔《占書》中“三日家”的說法。豬***頻繁,每年產(chǎn)仔兩次,每次可產(chǎn)十余頭,是人們常用的肉食品。豬的脂肪可以人藥,也是制造石堿和蠟的原料。本日一般不宰豬。
廚灶規(guī)約
大年初三日做飯之前,由家長率領全家向司廚之人表示敬意,并當眾宣講廚灶規(guī)約,內(nèi)容如下:
(一)廚房以清潔為要,每天飯后,應掃除一次。
(二)碗筷用后,應及時以沸水清洗,安置在相應廚具內(nèi),瓶鑲水缸,都應妥善蓋好。
(三)在灶君堂前橫沖直人,是越灶行為,應當懊之又慎,不能觸犯。
(四)樓下為廚房,則樓上不宜居住。
(五)做飯時禁止敲鍋,不能用灶火點香,禁止把牛燭、刀斧擺上灶臺。
(六)不要在灶臺上放東西過夜,禁止在鍋內(nèi)洗衣服。
(七)灶前不準堆積穢物,不準雞、狗進人廚房。
(八)掃地時不許掃向灶臺,掃把不能放在灶門前。
(九)做飯時不許到灶內(nèi)取灰,也不能焚燒雞毛、獸骨。
(十)不許用臟的火棍撥火。
(十一)忌在灶前宰殺生靈以及堆放爛柴、污水。
(十二)忌在灶前哭笑咒罵,嬉笑唱歌。
(十三)忌在灶前赤身露體,散發(fā)開懷。
(十四)忌在灶前涕吐便溺,腳踩灶門。
抽陀螺
陀螺是用木頭制成,形狀長圓,一端細小,一端粗大,大端中部用鐵釘貫穿,小端用繩子纏繞。玩耍時,將陀螺大端向上,小端向下,夾在拇指與食指中間,繩的一端,用其他手指夾住,然后用力將其扔在地上,同時抽出繩子,陀螺就能以鐵釘為支點立在地上,旋轉不已。
明朝時。北平兒童非常喜愛這種游戲。《帝京景物略》中說:“陀螺者,木制,實而無柄,繞以鞭之繩,卓于地,急犁其鞭,則轉,頂光旋旋,影如不動也。”(武林舊事)記載,宋朝時,有種兒童玩具叫作千千,與陀螺類似。《道古堂集》中的《妝域聯(lián)句·序〉記有妝域一物:“妝域者,形圓圈如璧,徑四寸,以象牙為之,當背中尖凸處,里鐵針,僅及寸,界以局,手旋之,使緘卓立,輪轉如飛,復以袖拂,則久久不能停,逾局者有罰。相傳為前代宮人角勝之戲。”
滾鐵環(huán)
把鐵條制成環(huán)狀,用一根前端彎曲的鐵棒,鉤住鐵環(huán),推向前行(也有用木棒的),鐵環(huán)便會在地上滾動前進。兒童以之玩耍。多樂此不疲。
小年朝
大年初三日俗名小年朝。元旦、大年初二兩天,主人需要拜訪鄰里、親戚,第三日起較為清閑,因此可以準備酒菜,邀請親友來家里做客,平時里較為疏遠的,或者一直沒能有機會取得聯(lián)系的,都能借此機會歡聚一堂。由于一年一次,所以又叫作年酒,也名春酒。該習俗在唐朝時就已經(jīng)流行。宋代僧人道世《法苑珠林》中有:“唐長安風俗,每至元旦以后,遞飲酒,相邀迎,號傳坐酒。”湖南一帶風俗也是如此。宋朝范致明(岳陽風土記)中寫道:“岳州自元日獻歲,鄰里宴飲相慶,至十二日始罷,號曰傳坐酒。”如今一般到十五日,也有的一直辦到月底。那些獨自羈旅在外的人,容易孤獨寡歡,主人尤其應當熱情招待,給予精神安慰,這也是人之常情。
吳越間俗以正月初三為小年朝。年朝即元日年初三,小年朝,意謂此日之俗與元日多相似,而稍不如,氣氛稍淡薄。
此日仍須遵守元日的諸般禁忌,如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等。見《杭州府態(tài)》、顧祿《清嘉錄》卷一。
吳俗以此日早晨祀家堂。見袁景瀾《吳郡歲華紀麗》卷一。此俗乃元日家祭之余俗。家堂是放祖先神位之所,由古之家廟流變而來,一般在堂屋梁上安裝一個結構,形同小屋,懸于室內(nèi)高處。
此日又有“懸箕”以祝莊稼、蠶事豐收的巫術。清秦嘉漠《月令粹編》卷四引《雜五行書》云此日“買箕四枚,懸四壁,田蠶萬倍。”箕是最常用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用以挑肥挑泥等,常掛于壁。年初,耕作尚未開始,即買箕懸壁,以示勤于農(nóng)事。勤于農(nóng)事乃田蠶獲豐收的必要條件之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