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刺殺小說家》等春節檔電影預售火爆過年,引發熱議。網上,許多人呼吁合理做好公共場合疫情防控的同時,適當增設線上線下文娛活動以增添年味,電影之外還應該有更多的文化選項。
常言道“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千百年來“過年”被賦予了太多的情感和文化內涵,它不僅承載著人們團圓的喜悅、鄉土的情懷,還承載著人們家園的守望、精神的歸依,是所有節日中文化內涵最為厚重的一個。為減少人員流動、助力疫情防控,今年許多漂泊異鄉的游子積極響應“就地過年”倡議,放棄回鄉團圓的機會過年,留在當地過年,這種付出和犧牲值得尊敬。也要看到,就地過年不等于將就過年,更不等于放棄過年,相反,留下來的人應該有更新穎的新年體驗。
以往北京、上海、深圳等熱門城市春節期間人口減少近四成,但今年不少人選擇留在大城市過年,巨大的物質文化消費需求,既考驗著一地的物資供應,也考驗著城市的文化供給。為什么春節檔電影預售火爆,為什么一些景區預約爆滿,為什么很多民俗活動安排受到公眾熱切關注,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無論是***,還是客居者,都希望在春節期間感受到節慶氛圍,在過年中體驗到濃濃年味。否則,“過年和平常假期有何不同”呢?
連日來,各地相繼列出“春節文化菜品清單”。北京有關部門表示,擬在春節、元宵節期間,推出各類重點線上群眾文化活動358項;湖北文化和旅游部門表示,將組織年畫、燈舞、剪紙、草把龍等非遺項目線下線上展演;河南表示將推出“文旅大餐”,讓公眾看展聽曲過個文化年;廣東則表示,全省各地計劃開展線上線下文旅活動近1400場次,讓留粵過年年味不減……要備齊這么多豐富多彩的“文化年貨”,并且保證它們惠及每一個在當地過年的人,是治理的壓力,也是宣傳、推廣地方文化的契機。外來建設者通過文化的接通,融入一座城市的文化脈動。城市增強了自己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對于留住高精尖人才,對于緩解開春“用工荒”都有現實意義。
就地過年的目的是減少流動、防控疫情,與就地過年有關的春節文化活動安排首先須以做好防疫為前提。但也不能將有序防疫理解為“足不出戶”。相反,在保證安全前提下,文化場館、旅游景區、特色街巷等場所不妨采取科學調度、分流進出的辦法,滿足公眾的“年味剛需”。低風險地區,通過預約限流等方式,適當開放一些成熟的室外傳統節慶活動,將有效增加城市的節慶文化意味。此外,線上文娛活動的數量、品類都應該增加,因地制宜推出網絡春晚、“春節歌房”、云上過大年等“線上文化套餐”,構建數字時代的新年俗、新時尚,讓留下來的人不無聊、不失落、不孤單,體現的是治理的水準、城市的溫度。
各地各顯神通提供就地過年的更多可能性,會讓更多人體會到何謂“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個特殊春節,必將留下“就地過年也是年”的溫馨,多少年后依然令人難忘。
《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10日16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