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通常指農歷元朔日,它是一年之始。農歷是在夏歷(陰歷)的基礎上融合陽歷成分從而形成的一種歷法。夏歷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夏歷只管朔望月,不管回歸年,所以和一年四季無關。因而不能反映季節轉換用以準確指導農事。夏歷雖不能反映季節準確指導農事,但其有一大作用是可以反映潮汐現象。為了解決陰歷不反映季節,于是加入了陽歷成分,使其與回歸年相適應,用以指導農事,形成陰陽合歷,農歷便是陰陽合歷的一種。農歷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個月年初一,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年初一,并加入二十四節氣與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農歷是以陰歷為基礎,融合陽歷成分而成的一種歷法,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它是屬于陰陽合歷。農歷固定地把朔的時刻所在日子作為月的首座天(初一日)。所謂“朔”,從天文學上講,它有一個確定的時刻,也就是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那一瞬間。農歷的歷月長度是以朔望月為準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彌補,使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農歷的歷年長度是以回歸年為準的,但一個回歸年比12個朔望月的日數多。在編制農歷時,為使一個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義,即初一是無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圓月,就以朔望月為主,同時兼顧季節時令。農歷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于一個朔望月。農歷使用夏正,即以春季一月(孟春)為正月,春季正月一日為元朔日。[2]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