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過年有很多習俗,比如說臘月初八的臘八粥,臘月二十三的小年,除夕的團圓飯、守歲,正月初五的迎財神……,但是,您知道正月初三是什么日子,有什么講究嗎?
關于大年初三,從古至今民間有很多的習俗和傳說,有好也有壞,不過最終的目的都還是為了祈福,所以喜歡民間趣聞的朋友不妨好好看一看。
燒門神紙
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小年朝
《清嘉錄·小年朝》記載:“(正月)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拿香火、素菜供于井欄年初三,并將井上除夕所封的紅紙條揭去,名曰開井;有些地方,人們掃積塵于箕中,加上敝帚,倒在三岔路口,以示送窮。
谷子生日
民間以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赤狗日
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會不吉利,故初三為“兇日”,不宜外出。據說在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所以漢族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會沖犯“赤狗”,帶來貧窮。大年初一至初三還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
老鼠娶親
漢族民間亦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也有人說入夜提早熄燈是為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各地風俗不盡同
過春節熱鬧的一般是前三天,到了大年初三這一天,有的地方開始走親戚,串門子,不過很多地方的習俗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一起來看看不同地方大年初三傳統習俗吧。
云南傣族:象腳鼓比賽
在云南傣族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將舉行“象腳鼓比賽”,選手們精神振奮、擊鼓不停,誰的動作優美、鼓聲好即獲獎。春節期間,小伙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 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
廣東:赤口
年初三俗稱“豕日”,“豕”是豬的意思,廣東人把這一日稱之為“赤口”,寓意初三這天人們會像豬一樣哄叫不停。后來又逐步演變為初三容易吵架,或是惹官非的說法,所以初三這一天人們一般不會出門拜年,多數呆在家中,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選擇外出旅游來打發“赤口”這一天。初三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車公誕(車公是一位能改變運程的神仙),信眾都到車公廟去上香祈福,占卜問卦年初三,并且轉動廟里的風車,以求時來運轉。
福建:竹竿舞
在福建閩南漳浦,在初三當地的畬族同胞會用喜慶的竹竿舞來迎接八方來客。竹竿舞一般是有3對或者5對手持竹竿一邊敲過去上面的舞者就是要一邊跳還要一邊作出各種優美的動作出來,當地從初三開始,用這種載歌載舞的方式來慶祝新年。
因為在閩南初一是要互相拜年,初二是女婿日,女兒女婿都要回娘家,所以畬族人非常好客,他們從初三開使用這樣的竹竿舞表達歡樂的心情,竹竿舞有坐著、、蹲著、站著三種姿勢,還在互相變化,增加難度,邊跳還要邊做動作,竹竿舞它之前最早還有一個用處是什么,就是當地的畬鄉小伙子大姑娘相對象的一種方式,就是說之前跳竹竿舞大家都會出來看,如果說誰跳在上面誰的姿勢好,誰的動作比較敏捷的話,就更加容易得到異性的青睞。
廈門:不拜年
正月初三,廈門的習俗為喪家清新愁(即燒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過之友家,是日應勿往訪,訪即為不敬。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么這個習俗是怎么來的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