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爺在我國是主管人間財源的神靈,一直受到老百姓的尊崇和供奉。這反映了人們企盼安居樂業(yè)、生活富足、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
以文財神范蠡為例,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國后,不要功祿財神財神,請辭回鄉(xiāng)務農(nóng),他莊稼種得好,后來又去經(jīng)商,因為他博學多才,頭腦靈活,做商人也非常成功,發(fā)財后卻施舍周濟貧苦大眾,做盡善事,后來生意人皆供奉他,尊之為文財神。一般的平民、商戶都是供奉他,希望招財進寶,求身安富貴。
武財神的代表人物是關(guān)羽和趙公明。以關(guān)羽為例,他忠誠義氣、堅貞不渝的品德家喻戶曉。尊他為“武財神”,是因為他不為金錢財寶所動,對世間貪財忘利之人不共戴天,疾惡如仇,所以一些名門富豪都供奉他,供奉武財神,主要是請護財?shù)纳裣伞?/p>
在除夕夜,有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就是迎財神。吃罷年夜飯,家里的大人都徹夜不眠,等著接財神。說是財神爺,其實就是一張最原始木版畫,是用手工一張一張印制的財神像。畫面中間為線描人物,兩旁寫著“添丁進財”“祈求平安”等吉祥話。送財神的是一些貧家子弟或小商販,他們用低價躉來這些紙制品,在除夕夜,走大街串胡同,挨家叩門,在寒冷的冬夜賺些錢。他們高聲呼叫“送財神爺來嘍!”有錢人家當然立馬掏錢迎財神進門,這不能說“買”,得說“請”,表示恭敬。挑與自己門戶合適的、心儀的畫像,希望富上加富,來年財源滾滾,有時還要多給小販些零錢,圖個吉利。窮人家也求之不得迎“財神”進門,幾個小錢兒,托個盼頭兒,希望財神真能降福,來年能有些改善。所以這一晚上送財神的不斷,最多可接十幾張。錢不多、買希望、求富貴、圖吉祥。
到了初二“送財神”,把除夕夜接到的財神像供奉在祭案上,全家邊行跪拜大禮,邊頌祝詞:“香紅燈明,尊神駕臨,體察苦難,賜福百姓。窮魔遠離,財運亨通,日積月累,金滿門庭。”祭案上擺上各種水果,糕點,點上香燭,全家老小依次行禮。最后燃放鞭炮,把財神像焚化,煙灰飄飄升天。午餐必食豬肉、青韭、菠菜餡的餛飩,美其名曰“元寶湯”。這一活動的主題就在這求福、祈財、盼神佑、圖紅火的美好愿景中度過了。當然,這個儀式的時間是很短的,接下來過年的重要活動,如回娘家、逛廠甸……都要等著進行呢!
(原標題:求福、祈財、盼神佑、 圖紅火的美好愿景 除夕迎財神 初二送財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