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是什么節日
正月初七是一個我國一個農歷的傳統節日,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這個節日來自于女媧造世的傳說。女蝸在創世的時候,先后前幾天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同人類。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后開始重視。
人勝節的歷史發展
漢,魏以后,人日逐漸從單一的占卜活動,發展成為包括慶祝、祭祀等活動內容的節日。
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到了唐代,民間仍相當重視人日節。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的感懷之句。
它證明唐代的人日節,已不僅僅專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層思親念友的氣氛。時至今日,也有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過了人日節才能遠走他方。人日節這天不出遠門,不走親串友,在家團聚。人日節下午一般吃長面,也叫拉魂面。意即過年時人都走東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過該準備春耕生產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來,準備春耕生產。
正月初七為什么叫做人日,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的由來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民俗專家表示,“人日”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對“人”本身的尊重。
專欄作家、天津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傳說中,遠古時期地球上并沒有生物,最初由女媧創世,她在七天內每天造出一種生物,前六天誕生了雞、犬、豕(豬)、羊、牛、馬,直到第七天才出現了人。
據介紹,“人日”這天的民俗活動較早出現在古人的占卜生活中,但自漢魏以來,不再限于占卜求吉,而是不斷擴展涉及祭祀、慶祝、文化、服飾、出游、飲食等多層面多領域。
由國慶說,南朝的梁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了兩漢魏晉時代江南民眾過“人日”的習俗:“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羮,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意思是說,人們在初七要吃七種菜的菜羹,“羹”與“更”諧音,取更新之意,有求吉納祥的美好象征。那時,江南人人在這天還要戴上“人勝”裝飾品,是用五彩絲織品、彩紙剪出的花樣或人形年初七,更高級的則用金箔鏤空成人形。除了戴在頭上,“人勝”飾品也可貼在屏風上、窗戶上,非常漂亮,意在祛病、辟邪、消災,在新春討個好彩頭。緣此,“人日”也被稱為“人勝節”。
我國的許多傳統節日是講究美食的好日子,“人日節”自然不例外。在廣東江門、新會、鶴山、開平等地,每逢“人日”到來,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人日菜”,有的地方也俗稱“吃盆菜”,以祈求新春平安大吉、豐衣足食。值得一提的是潮汕人吃“七樣羹”的風俗,七樣羹也叫“七寶羹”,一般常規是將春菜、生菜、芹菜、芥菜、蔥、蒜、白蘿卜(紅蘿卜)等一起煮食,寓意新春發財,生活和美。
民俗專家表示,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對“人日”的風俗越來越陌生,相關的節慶活動也幾近消逝,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和一些習俗還是被保留了下來,比如,成都市民在正月初七游杜甫草堂憑吊詩圣,吟唱詩歌,賞梅祈福。
正月初七稱為人日有何典故
作為古老節日,“人日”在我國至少已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
“人日”作為古老的節日之一,早在漢代以前就已出現。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代東方朔在《占年書》中明確記載,舊俗從正月初一到初八年初七,各占一物,按次序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順理成章,正月初七成為人的一個大日子,即“人日節”?!侗饼R書·魏收傳》中也記載:“正旦畫雞于門,七日貼人于帳?!闭f的就是南北朝時期的春節習俗,正月初一要把雞的畫像貼在門上,或畫在門上;正月初七則要把人像貼在帳子上,據說可保家人平安。
魏晉以后,人日節開始被重視,逐漸從單一的占卜活動發展為包括慶祝、祭祀等活動在內的多種慶?;顒雍投Y儀活動,如戴人勝、登高、逐鬼鳥等。“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荊楚歲時記》對當時江南一代的人日習俗做了詳盡的記述:“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這是說,人們在正月初七這天,將七種菜合煮成羹湯,食之,可以祛病避邪。并用五彩絲絹或金箔剪成人的形象貼在屏風上或戴在頭鬢作裝飾避邪,或剪紙花互相饋贈。
到了唐朝,人日節最為盛行。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唐詩記事》卷九中記載:“景龍三年人日,清暉閣登高遇雪。”隨圣駕出行的蘇颋在《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制》一詩中對此進行了描述:“樓觀空煙里,初年瑞雪過。苑花齊玉樹,池水作銀河。七日祥圖啟,千春御賞多。輕飛傳彩勝,天上奉薰歌?!痹诔楣俚淖诔鸵沧饔幸皇淄}詩:“窈窕神仙閣,參差云漢間。九重中葉啟,七日早春還。太液天為水,蓬萊雪作山。今朝上林樹,無處不堪攀?!睍r任太子詹事兼崇文館學士的劉憲則從不同角度作同題詩,更是把當時的景象淋漓盡致地進行了描繪:“輿輦乘人日,登臨上鳳京。風尋歌曲飏,雪向舞行縈。千官隨興合,萬福與時并。承恩長若此,微賤幸升平?!?/p>
在當時,人們還以人日這天的天氣陰晴占卜終年的吉災,日晴為吉,日陰為災。對此,東方朔在《占年書》也有記載:“人日晴,所生之物蕃育;若逢陰雨,則有災?!倍姸嗟奈娜搜攀棵鎸θ藗儦g度人日節的景象,則不免詩興大發,為后人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章。詩人高適在人日時想起友人杜甫,便作得《人日寄杜二拾遺》一詩:“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思念之情躍然紙上。詩人杜甫曾以《人日》為題分別作有一則五言詩和一則七言詩,五言詩云:“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冰雪鶯難至,春寒花較遲。云隨白水落,風振紫山悲。蓬鬢稀疏久,無勞比素絲。”七言詩則說:“此日此時人共得,一談一笑俗相看。尊前柏葉休隨酒,勝里金花巧耐寒。佩劍沖星聊暫拔,匣琴流水自須彈。早春重引江湖興,直道無憂行路難?!鼻罢弑磉_了韶華逝去的無奈情懷,后者則表達了人們在節日氣氛中重新振作,早春時節不再擔憂前途,充滿了樂觀精神。
唐代以后,“人日節”逐漸被人們淡忘,但一些風俗卻留傳至今。如這天在我國很多地區要食“七寶羹”或“七菜粥”,即用七種蔬菜做羹煮粥,據說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只是由于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但取意是大同小異,差別不大。有些地區人日節這天要放鞭炮、吃餃子,而大多地區則是吃長面,也叫“拉魂面”,寓意過年時人都走東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過該準備春耕生產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來,準備春耕生產。也是提醒人們渡過了幾天休假和歡慶新年的氣氛,“人日”后不再休息,來年要好好的工作,好好的過日子。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
1、戴人勝
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狀,戴于頭上。也貼于屏風等處。是日,人們制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2、贈花勝
是日,人們制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3、吃七寶羹
大年初七是“人日”,人人過生日,要以七種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將七種蔬菜,煮成雜菜湯,在農業社會,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來年大豐收。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 、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于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如此種種。
4、出游登高
人日節也是仕女出游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5、稱體重
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6、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里,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撈??!發?。“l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7、占卜吉祥
根據氣象判斷吉兇,以卜人類的繁衍。正月初七如果天氣晴朗,則謂吉祥,主一年出入順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陰晦則兆災患。據《北齊書·魏收傳》記載,南北朝時期,正月初七要把人像貼在帳子上,據說可保家人平安。
8、家長不能教訓孩子
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這一天,當年滿16歲以上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在北京街頭出現“雞不啼,狗不咬,十八歲的大姑娘滿街跑”的亮麗景觀。
9、吃餃子
人日這天,臨清、濟南等地忌諱婦女做針線。單縣早晨吃餃子,現包現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點燈,據說是讓老鼠娶媳婦,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腦。
10、土地廟送燈
人日還叫“人齊日”,民間有上土地廟送燈的習俗,人們將一盞油燈放在土地神像前,家里有幾口人就點上幾個燈捻兒,此時無子的人家要去偷燈,認為這樣可以求到兒子。
11、吃面條
此外,一些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面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面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面條。
12、祀神保平安
舊時“人七日”還有許多祀神活動,這只是表明人們當時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平安的形式。如臨沂,在這一天里以推磨推碾的形式送天神、地神;單縣這天送火神的活動十分隆重,一般是全村人集于空場上,并搭上火神棚,棚中有手持火鵓鴿的紅臉火神像。
正月初七的禁忌是什么
1、大年初七忌遇殯葬
有的地方習俗正月里忌遇殯葬事。遇之則以為不吉,主此年內有災禍降臨。但有的地方以遇殯事為吉利的,蓋因“棺”與“官”諧音,“材”與“財”諧音,有“口彩”可討,主“升官”“發財”。
2、大年初七忌喪家拜年
家有喪事,三年服喪期間,過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諱的就是到別家去拜年,別人也盡量在正月里不到喪家去,不得已要來往時,不進屋內,而是站在門外說話。
3、大年初七忌吵架、罵人
正月里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里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
4、大年初七忌請醫生
舊時,正月里忌請醫生看病,認為此兆一年到頭都要生病。
5、大年初七忌遷居
正月忌遷居、忌糊窗槅,否則以為不吉利。
6、大年初七忌洗滌衣被
大年初七這天禁忌更換、洗滌衣被,舊說正月更換、洗滌衣被,不吉。
7、大年初七忌出遠門
大年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煙花,是火的生日。更重要的是七煞日,諸事不宜,尤其是出遠門。傳說里若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適;若陰雨,則疾病瘟疫生。又稱“七煞日”,許多事情都不宜在這天進行,尤其應避免外出遠行。
8、忌剃頭
舊時正月里忌諱剃頭。俗說剃頭傷舅。據舊方志云,前清下剃發之詔,于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得以更改。國民剃頭,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傳已久,遂誤作“死舅”。
正月初七可以出門嗎
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的說法來源于土家族:土家族人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對一些不理解的自然事象和人文事象賦予了一種神秘的內涵。這種神秘的內涵便成了土家人生產生活中的禁忌。
正月初七是七煞日,也叫“人日子”。諸事不宜尤其是出遠門,長輩們為了家里的人都能好好呆在家里,都在這一天吃面條,意思是能綁住他們的腿,不讓小孩子到處亂跑,以免被鬼帶走。
農歷正月初七,也稱“人日”、“人勝節”,或曰“七元”。這個古老的節日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古書如《初學記》、《荊楚歲時記》和《西清詩話》等,皆有記載。詩人尤喜以“人日”為題,賦詩寄意,如杜甫詩:“此日此時人共得,一談一笑俗相看”便是。道教認為,天地時先有雞,再后來是狗、豬、羊、馬,之后才有人的存在。
因此,認為正月初七如果天氣晴朗,則是吉祥,代表那一年能夠出入順利,人口平安。
正月初七這天要吃七樣蔬菜合煮的菜肴,其中不乏寓意勤勞聰明的芹、蔥、蒜。同時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都是“人”日子,要吃面條,其中又分初七是小孩的日子,是絆小孩腿,保佑小孩順順溜溜、平平安安地成長;十七是中年人的日子,要絆住中年人的腿;二十七是老年人的日子,要絆住老年人的腿。
但在北方,尤其山東、遼寧一帶,初七不吃面條而是吃餃子的,因為小孩子又是詆毀自己的“小人”的代稱,而包餃子就是要捏住小人的嘴,使自己在這一年能夠少受到小人壞話的攻擊和詆毀。
溫馨提示: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我們有些信仰崇拜的風俗都會逐漸被取締,舊時的風俗習慣多數是人的心理安慰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