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日石頭節
正月初十在過去被稱作是“地日”,傳說這天是石頭的生日,被稱為石頭節,俗稱“十指”。
有人考證認為這應該是從初十的“十”音化來的。因為“十”“石”同音,正月初十又是一年首座個初十,所以干脆,就把這天作為石頭的生日吧,這天就成為石頭節了。
這一天,在民間忌動石器。只要是石器,都不能搬動,也不能搬石頭。就是說這一天凡是什么磨、碾、磙子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這位說:“我要砸個蒜,用個石頭臼子,行不行?”不行!“那我砸韭菜花兒呢?”您非得在這一天吃什么砸東西嗎?您干脆不吃得了。總而言之,這一天有“石不動”或“十不動”的說法。有的說是“石不動”就是不動石;有的說是“十不動”,就是有十種東西不能動。總而言之,過去在這一天是不能動石器的。因為除夕是貼春聯,貼福字的時候,在這些石器之上也要貼上春聯,貼上福字,貼上道酉,尤其像磨盤、碾子,在過去正月初十以前是禁止使用的。過了正月初十,則可以開封使用,就沒什么講究了。
在正月初十這一天不僅不能動石頭,甚至還要設祭來享祭石頭。因為石器里面很多(如石碾)都是碾糧食的,不要到后來傷害莊稼,要祭奠祭奠。還要習慣性地祭祀一些神仙,什么神仙?什么沒神呢?碾有碾神,磨有磨神,臼有臼神,蒜臼子也有神……最有名的石頭神就是那位泰山石敢當了。咱說了,我國老百姓心目中的神仙太多了,到處都有神啊。所以說,到這一天大家要祭一祭這些石頭神,甚至有些地方家家還要向石頭焚香致敬來過石頭節。
石頭節據考證應該與原始人類對于大山和石頭的崇拜有著流源關系。在過石頭節這一天吃午飯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有的地方在這一天還有抬石頭神的風俗。在初九的晚上人們要把一個瓦罐兒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的早晨用繩子拴上瓦罐兒的罐兒鼻,由十個小伙子輪流抬著瓦罐兒走,石頭如果不落地,則預示著當年五谷豐登。
老鼠嫁女
因為在舊社會很多的墻基都是用石頭壘砌的,下面是石頭,上面是土,所以家家戶戶除了養人以外,還養了許多耗子,也就是老鼠,都生活在人家里的墻角窟窿里。雖然“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說得好,但是畢竟老鼠和人經常在一個房間住,所以,老百姓一看得了,怎么著這過年也得給老鼠過過呀。老百姓一合計就把正月初十這天定為老鼠娶媳婦的日子。也有的說初十這天為老鼠娶親日,也有的說初十這天為老鼠嫁女日,總之,初十這天那是老鼠的大好日子。在山西平遙縣初十這天,老百姓們要把面餅放在墻根中,要給家里的老鼠嫁女兒隨那么一點份子。
在我國的湖南寧遠,那里認為老鼠嫁女不在正月初十,在哪天呢?在正月十七,說在這一天忌諱開啟箱柜,因為怕驚動了老鼠。頭一天晚上,兒童要把糖果、花生放到陰暗處、墻角內,并且要敲打什么鍋蓋啊,簸箕等等,大敲大打,那就是為老鼠催嫁妝呢。第二天早晨,再把家里的鼠穴封塞,什么意思呢?就是說老鼠你不是嫁女兒嗎?嫁走吧,就別再回來了,認為從此之后就可以永遠絕跡。還有的地區在初十老鼠嫁女之日,人們很早就要上炕睡覺了,為的就是不打擾人家老鼠。人家老鼠也不容易,一年過那么一個洞房花燭夜,就讓人家好好地過,咱們也別打擾人家,也別驚擾人家。俗話說得好,“你擾它一天,它擾你一年”啊。其實你不擾它年初十,它也擾你一年。
在晉東南地區,老百姓習慣用谷面做蒸食,稱為十字團。到了晚上也放在墻角土穴之處供老鼠使用。晉南地區也是在墻根放置面餅以慶祝老鼠娶媳婦。
在忻州地區,正月初十有個習俗,要吃莜面魚魚或高粱面魚魚。婦女們搓魚魚一手五根,兩手要同時動作,在面板上搓動這十幾根細長的面魚兒,故把這一天又稱為“十指”。搓面魚兒的時候要捏一些花轎同時蒸熟,放置于墻角甕底等處,干什么呢?也是為老鼠娶親準備的。
你看,好像在我國不少的地方都有“老鼠娶親”的傳說。于是,在我國許多地方,初十這天晚上,人們都要在屋角內,墻角,還有水甕那里點燈、焚香、敬紙,以對老鼠娶親表示祝賀。但是這種風俗也有所不同。
在晉北的一些地方,晚上不能點燈,不能說話,怕說話點燈驚擾了老鼠,驚擾了人家娶親。驚擾了老鼠那是小事兒,更要命的是怕驚嚇了“鼠神”。老鼠也有神?啊,咱不說了嗎?什么都有神。所以,到這一天,不要說話,不要點燈。大人好說,可有些小孩子不明事理,他要說話,要點燈怎么辦?大人就跟他說:“不要點燈,別說話,別吵吵,告訴你,今天晚上這老鼠娶媳婦。”小孩子一聽:“哎,老鼠娶媳婦,真有趣兒啊!”小孩子好奇啊,往往信以為真,更不睡覺了,要看個明白。那怎么辦呢?這個時候有一個祖傳的傳說可以對付小孩兒。大人們一看小孩子如果是鬧著不睡覺,就對孩子說:“哎,你要是想看老鼠娶親也容易,但是你這樣看,看不見,你聽也聽不見鑼聲、鼓聲。怎么才能看見呢?要‘嘴里含著驢糞蛋蛋兒,耳朵里塞上羊屎蛋蛋兒,眼皮兒上貼著雞屎片片兒’,在滿天星星的時候趴在磨眼兒里才能看到老鼠娶親的熱鬧場面,才能聽到鼓樂聲。你干不干?”孩子一聽,什么?哦,嘴里含著驢糞,耳朵里塞上羊屎,眼上貼上雞屎?哎喲,那我看他干嗎呀?多臟呀!孩子們當然不干了。不干怎么辦呢?大人們一樂,拿巴掌“啪!”往孩子小屁股上拍一巴掌:“不干啊?不干給我睡覺!”孩子沒辦法,只好睡覺了。所以,這個民俗充分反映了歷史上的民間既對鼠害厭惡年初十,又對鼠害害怕的傳統心理。
正是因為這樣的心理,在初十這天,民間除了要對老鼠進行畏懼性的祈禱以外,還有許多希冀明年糧豐的活動。
如在晉南地區,老百姓們要用面食捏成農作物禾穗的形狀,象征著農業豐收,并把此日稱為“埋子日”。
晉東南地區習慣用谷面捏成十二個燈盞,象征十二個月。如果這年閏月呢?那就捏十三盞。按照順序擺在籠屜里,蒸熟后,仔細觀察燈盞內是否有水,哪一盞里有水就表明哪一個月有雨水。水多則雨澇,無水則干旱。也有的地方,不是在初十這天進行這個活動。有的地方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時候進行這種活動,有的地方在二月二龍抬頭青龍節的時候蒸燈以測旱澇豐欠。但是有一點,什么時候進行這種活動,什么時候都沒靈驗過。怎么?它不可能靈驗,那只不過是老百姓一個對未來的希冀的活動罷了。
初十還是“子婿日”
正月初十在古時候除了是石頭節以外,這一天還被稱作為“子婿日”就是說這一天是岳父宴請子婿們的日子,和初二差不多。只不過是初二那天是女婿們去拜見岳父,初十這天是岳父們來宴請女婿。為什么在這一天還要宴請女婿呢?因為初九那天是天公生,天公生給老天爺供的供品又多又好吃,吃不完啊。老天爺真吃啊?嗨,不是有那句話嗎——“敬神神知,上供人吃”嘛。老天爺哪能真的過來吃東西啊,還是人吃的多。所以,初十吃不完,剩下很多,在過去,吃不完就浪費了呀,又沒冰箱,怎么辦呢?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把女兒女婿再招來吃一頓。所以,初十這天又稱為“子婿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