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如何區劃
十二時辰制,歷史時間十分久遠,自西周時期就已應用。漢朝取名為夜深、雞啼、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傍晚、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明,以夜深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先后遞推。
十二時辰每一個時辰的喻意
1.子時(23時至01時)夜深,又名夜半、中夜:十二時辰的首座個時辰。
2.丑時(01時至03時)
雞啼,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3.寅時(03時至05時)
平旦,又被稱為黎明曙光、早上、日旦等:時有夜與日的更替之時。
4.卯時(05時至07時)
日出,又名日始、暮色、旭日等:指太陽光剛露臉,揚揚升出的那一段時間。
5.辰時(07時至09時)
食時,又名早食等:古時候中華人民“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
6.巳時(09 時至11時)
隅中,又名日禺等:鄰近下午的情況下稱之為隅中。
7.午時(11時至13時)
日中,又名日正、下午等。
8.未時(13時至15時)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光偏為日跌。
9.申時(15時至17時)
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
10.子時(17時至19時)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黃昏:意為太陽落山的情況下。
11.戌時(19時至21時)
傍晚,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這時太陽光早已下山,天將黑未黑。乾坤昏暗,天地萬物若隱若現,故名傍晚。
12.亥時(21時至23時)
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這時夜幕已深,大家也早已終止主題活動,安歇睡眠質量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